
2024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经济研究院第八期智库研究沙龙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的专家是山东大学孙涛教授。孙涛教授是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已在《经济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九十余篇论文并二十多次被《新华文摘》等全文或主体转载。此次沙龙,他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撰写报纸理论文章过程中选题与写作的经验,为我校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各学院科研骨干和研究生代表参加本次沙龙。本次沙龙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林教授主持。

孙涛教授分别从论题来源、整理素材、遣词造句和映射实践四个方面强调了在报纸理论文章撰写和发表过程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在论题来源方面,他将经验总结为“满眼生机转化钧,众里寻它千百度”。他强调了四个层面,分别是政策文件倡导、经济社会热点问题、自身研究优势领域和与人商榷偶发观点层面。他通过自己在《大众日报》理论周刊论丛发表《如何正确认识“城镇化”》的经历,说明了如何理解政策文件倡导的内容,从而找寻到研究视角和切入命题的方式。他通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基层治理的系统发力》的经历,说明通过研究“逆城镇化”,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路径,以此说明提炼和分析问题的方式。他通过《中国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基于城乡户籍相对价值变化和推拉理论的分析》发表经历为例,以及申报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研究》的经历,说明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领域,差异化的进行研究。通过发表《按下“加速键”、“快捷键”,不忘“暂停键”、“清理键”》经历,说明和与人商榷偶发观点的内涵,研究来源于交流和人文精神。
在整理素材方面,他将经验总结为“只眼须凭自主张,含英咀华著文章”。他再次通过上述文章形成过程中的经验,说明资料素材的来源方式和背景的获取方式,以及在理论框架性下如何有机融合资料,发挥最大的作用。另外,他分享了自身在经济学研究中采用量化历史方式取得的突破,同时印证了素材整理的重要性。

在遣词造句方面,他将经验总结为“预支五百年新意,语不惊人誓不休”。他通过《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基层治理的系统发力》的撰写经历,说明了自己使用排比方式,第一次提出“五个治理”的逻辑框架,强调了字斟酌句是成功撰写的重要方面。
在映射实践方面,他将经验总结为“为有源头活水来,到了千年不觉陈”,映射实践要使得报章文章有比较强的生命力,研究议题方面要有实践意义,表达界面要足够良好,写的内容要首先能打动自己。他分享了自己在《经济学家茶座》发表若干文章的经验,说明了一切的研究来源于生活和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
孙涛教授在本次活动中所进行的分享,为报纸理论文章的选题和撰写开辟了新的思路和策略。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帮助我校师生更精准地掌握撰写报纸理论文章的技巧,进而推动了学校智库的科研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撰稿 周煜 | 初审 刘清春 | 终审 冯林